清明节 || 超荐祭祖报恩
清明的意义
清明是慎终追远、缅怀亲人的日子,更是为了提醒我们,谨记父母的教诲和嘱托,牢记先祖传承的道德精神。人这一辈子走的再远都不能忘记自己的根,有根在,才知道将往何处。
在中国悠悠五千年文明中,古代上至君主帝王下到平民百姓,每年都会进行祭祖仪式。《史记·礼书》中说,“天地者,生之本也;先祖者,类之本也。”意思就是我们不仅要报答天地覆载之德,也要祭祀祖先尽孝道。
《孝经》上讲:“身体发肤,受之父母,不敢毁伤,孝之始也”。是父母给了我们身体,是祖先给予我们生命的传承,祭祀祖先,就是为了发扬孝道,感念祖先的恩德,这不仅是一种怀念先祖的形式,更是感恩先祖的真情流露,是一种民族文化精神的体现。
孔子说:“我祭则得福。”真诚的祭祀,能够让祭祀者增加福分。也能够让先人的灵魂得到安息。
对于逝去的亲人来说,只要我们没有忘记,他们就不曾真正离开。自古以来,我们崇尚百善孝为先,孝亲祭祖更被人们称之为风水之源。
在清明节祭祖扫墓,不仅仅是希望另一个世界的亲人们能收到我们的祝福,同时也希望他们能够庇佑我们健康平安,护佑子孙延绵。
祭祖可以净化心灵,为和谐社会起到积极推动作用,祭祖让我们缅怀先祖恩德,激发孝思,而“孝”是一切道德的根本,也是维系中华民族千万年道统承传的核心价值观。
所以提倡祭祖就是提倡孝道,也就是提倡百善的根本。在祭祖的同时,我们也传承了祖辈留下的文化与智慧,更好地造福于民,惠及后世子孙。
寺院每年都会举办清明超荐法会,是为弘扬忠孝伦理观念,荐度先亡父母宗亲,及普利十方众生离苦得乐,借助佛力慈悲的济度;借助僧众以虔诚之心讽诵佛经、持名念佛的功德,既能长养我们的厚德和孝心,又能冥阳两利,福慧双增,其功德为不可思议也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