放下所布施的物,放下所布施的对象。
在街边,或者是在寺院的大门附近,有时会看到乞讨人员。有的佛子看到这种情形后,心里就会很纠结。给他吧,也不知道值不值,谁知道他是故意装得这么可怜,还是真得很困难。不给他吧,作为佛子,面对这么一个伸手求你帮助的人,看也不看就赶紧走开,应该也不对。
那作为佛子,遇到了这种情形,怎么做才是正确的呢?首先来说,一看到这种情形就会“纠结”,这就说明我们的心已经有了一点慈悲心,能够对他人受苦的情形感同身受,想要去帮助对方,这是值得赞叹的。
但是这个慈悲心的力量还是不够大,还是敌不过顽固的“我执”。因为真正令我们纠结的不是对方身份的“真假”,真正令我们纠结的是,如果我布施给他了,“我的金钱”会不会白白受损?“我的好心”会不会被他愚弄?因此,在纠结的当下,恰恰是通过“布施”来降服“我执”、对治自己这种“小心眼”的最好时机。
具体怎么对治?首先要放下所布施的物,不要把它看的那么重,一人布施两元,布施10人也不过20元,这对一般人来说并无妨碍,对被施者来说,也不过是生活吃饭,大大方方布施就好了。同时,还要放下所布施的对象,不知道他是装可怜还是真困难,就不要去纠结这些了,总之都是众生,更何况大多数的乞讨人员都是残障人士,我们作为健全人,总比人家方便得多。
我们这样一转念,那种大胸怀,那种慈悲心就出来了,这就是做这件事的意义。当然了,我不方便或是没有零钱,那也不必纠结,下次再布施就好了,随缘就好了,这个也要放得下,不然,那不徒增烦恼吗?
进一步说,我们口袋里常装一些零钱,就可以随时布施于人了。无论我们布施了没有,心中都要默默发愿:愿天下众生都能各得其所,正常生活,健康平安。
最后要说得是,无论被施者是装可怜还是真困难,我们布施的行为都是真实的,这个布施的因它会永远存在,绝无可能凭空消失,直到开花结果。